9月6日下午,美京華人活動中心(CCACC)喜迎貴客,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助理部長兼美國藥物濫用和精神衛生服務管理署(Substance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 Administration—SAMHSA)署長Miriam E. Delphine-Rittmon博士及團隊一行五人到訪,CCACC會長孫文影女士、美京健康醫療中心(又名「泛亞義務診所」)主任陸惠興女士、泛亞創始醫生兼CCACC董事周武屏醫師、主治醫師兼CCACC 副董事長朱躍躍醫師,以及CCACC董事黃幼基博士、泛亞義診醫生裴洋醫師和邵曉平精神科醫師等熱情接待。
首先,孫會長帶領SAMHSA一行參觀CCACC的服務設施,向來賓逐一介紹CCACC七大服務部門:歡樂日間保健中心、居家護理中心、健康醫療中心、藝廊、社區服務中心、博雅苑及博翊館。對於CCACC 40多年來在社區民生有需要的各個領域提供的全方面服務,SAMHSA團隊甚為讚賞。
接下來,美京健康醫療中心陸惠興主任向Delphine-Rittmon博士一行著力介紹了泛亞的「心理健康360°項目」。該項目的起源,與SAMHSA頗有淵源。作為一個關注民眾精神和心理健康的聯盟,「心理健康360°項目」於2015年3月成立,是因為有幸得力於幾位關注華裔民眾身心全方位健康的醫生(包括李家裘醫師、周武屏醫師和邵曉平精神科醫師)、本地政府機構即亞裔健康聯盟(Asian American Health Initiative)當時的主管陳俊文先生,以及本地華人心理健康工作者們的共同倡導,藉由美京華人活動中心泛亞義務診所的平台,聚集起亞裔健康聯盟等當地政府和眾多社區團體的力量。
該項目的主要目標是以多種方式來提高華裔民眾對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認識。服務途徑包括:1) 通過舉辦講座和討論會,在醫療從業人員和普通民眾中普及精神/心理健康方面的信息;2)提供有限度的直接服務,為沒有醫療資源但急需服務的民眾提供暫時性的危機緩解服務; 3)為需要專業精神和心理服務的華裔民眾提供合適的治療推介渠道;4)為亞裔群體爭取公眾健康資源。自2016年開始,在蒙郡政府和眾多社區團體的支持下,「心理健康360°項目」每年舉辦3-4次大型講座,話題涉及憂鬱症、焦慮症等常見的情緒疾病預防與治療;老人失智症的認識、治療和照顧;末期疾病的醫療計劃;兩代移民之間的溝通;以及青少年憂鬱症和自殺防禦等等。
介紹完「心理健康360°項目」之後,陸主任又與來賓分享了疫情以來美京健康醫療中心開發的數項社區心理健康服務。
陸主任強調說:「儘管自疫情爆發以來美國政府與社會各界普遍關注到民眾心理健康的需求,也投入了大量的資源,然而,苦於社區長期缺乏了解亞裔文化、精通亞裔語言的心理健康專業人員,且一般民眾對心理治療尚存有很多疑慮與偏見,在亞裔社區,心理健康的服務一直以來難以開展。美京健康醫療中心遂因應社區的需求,切合我們自身的文化,開發出以上這些服務項目。」
聽完介紹,Delphine-Rittmon博士及團隊表示,非常感謝有CCACC這樣的社區團體常年不懈地為社區提供切合實際、關注身心健康的社區醫療服務。 Delphine-Rittmon博士鼓勵泛亞診所團隊積極參與SAMHSA的資金項目,獲得更多的政府資源,鞏固及發展現有的心理健康服務,並且為社區居民的健康提供更多的服務。三小時的參訪在賓主盡歡下圓滿結束。
(撰文:陸惠興 圖片:CCACC)
CCACC孫文影會長(前排右)與美京健康醫療中心陸惠興主任(後排右五)及同仁們熱烈歡迎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助理部長兼SAMHSA署長Miriam Delphin-Rittmon博士(後排右四)一行到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