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京華人活動中心

美京博雅苑順利舉辦首場「家長經驗分享圓桌對話」— 聆聽父母育兒心得,探索孩子成長之路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為了協助家長更有效地陪伴孩子成長,並從他人的經驗中汲取啟發,美京博雅苑 (CCACC Academy) 推出「家長經驗分享圓桌對話」系列活動。

首場活動於2025年9月28日順利舉行,由美京博雅苑校長及運營總監萬瑾女士主持。特別邀請到家長 Larry Lian先生作為主題演講嘉賓。Larry是兩位大學生的父親,一位就讀於哈佛大學,另一位就讀於康乃爾大學。多年來,Larry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並願意將自己的心得與故事—無論成功的實踐或曾經的失誤—與年輕父母真誠分享,供大家討論與借鑒。

透過這種開放式的交流,家長不僅可以分享自身的育兒體會、探討教育方法,也能從他人的實踐經歷中獲取寶貴建議,少走彎路,使家庭教育更有方向與效率。

從生活片段記錄孩子的成長

Larry 建議,父母可從孩子年幼時開始記錄生活中的點滴—無論是歡樂、煩惱,還是難過的瞬間。

  1. 針對哭泣或挫折事件,可用三句話簡要記錄: 事件本身、孩子的反應,以及後續變化。
  2. 這些記錄不僅幫助父母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情緒與行為,也可作為孩子日後申請大學的真實而生動素材。

父母的榜樣力量與教養方式

父母的教養方式大致可分為四類,其中包括:

  1. 控制型父母: 以規則與指令為主導,注重紀律與結果。
  2. 燈塔型父母: 以身作則,用行動為孩子樹立榜樣。

Larry 分享道,他自己從「控制型」轉向「燈塔型」的關鍵,在於以行動示範取代單純說教。

他強調,父母若能真誠分享自身經歷與情感歷程—無論成功或失敗—比單純的指令更具說服力,也能真正發揮榜樣的影響力。

家長問答與實務建議

在問答環節中,Larry 針對家長常見的問題提供了可操作的建議:

  1. 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 可輪流嘗試不同教養方法,觀察哪種方式最能促進孩子正向反應,進而確定長期策略。
  2. 如何表達對孩子的愛: 透過寫卡片、口頭鼓勵及日常互動,幫助孩子認識並處理情緒,逐步培養其獨立性。
  3. 面對孩子的叛逆期: 幼兒的獨立性多體現在行動能力上,而青少年的獨立性則透過語言與思考展現。當家長理解「叛逆」的本質後,應以「無條件的愛」回應—愛與成績無關,應保持穩定且持續的關懷。透過言行並行,讓孩子在學習與生活壓力下仍能感受到安全感與歸屬感。

活動回饋與未來展望

本次圓桌對話活動獲得家長熱烈回饋。參與者表示,透過與經驗豐富的家長面對面交流,他們對育兒理念與教育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並收穫了可立即運用的實務建議。

美京博雅苑 (CCACC Academy) 未來將持續舉辦更多此類「家長經驗分享圓桌對話」活動,為家長搭建互動與交流平台,共同營造健康、積極的成長環境,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愛與支持中茁壯成長。

(撰文—美京博雅苑)


a1.JPG
a2.JPG

主題演講嘉賓Larry Lian先生與主持人萬瑾女士。


a3.JPG

家長們專注參與,認真記錄分享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