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京華人活動中心

4.1.2020 CCACC視訊記者會 醫生籲防疫與捐贈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日趨嚴重之際,美京華人活動中心(CCACC)泛亞義務門診 (PAVHC) 不但依然開放,服務病患,且設立新冠信息中文專線301-798-6001,為社區居民提供更新訊息和多面向的服務,共同防疫。在因應疫的緊急情況下,為了推廣新冠信息中文專線,CCACC首次召開了視訊記者會。

疫情時的首次視訊記者會

這項視訊記者會於3月28日星期六上午進行。CCACC會長李志翔先生、副會長張麗芳女士、泛亞義務門診主任陸惠興女士、泛亞義務門診主任醫生朱躍躍和程秋芳醫師、美國華人醫師協會前會長鍾耀輝醫師和現任會長崔巍醫師,以及來自大華府地區的各大報社媒體記者,參加了本次記者會。記者會中,CCACC向社區傳遞泛亞義務門診中文熱線的設立初衷、宗旨、運作和服務等重要信息。同時,泛亞門診的義務醫生們在答詢時,從專業醫師的角度,說明蒙郡疫情所遭遇的問題,如何防疫,以及本地醫院急需各界捐贈醫療物資。

首先,李志翔會長簡介CCACC在疫情期間為保障耆老的健康安全,如何有效地採取措施以防範新冠病毒的傳播,並始终如一為耆老「服務到家」的送餐、送診。陸惠興主任女士介紹了新冠信息中文專線的設立背景和相關信息:自3月初馬州確診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病例開始,蒙郡確診感染人數一直居於全州所有郡縣之首。日益增長的確診人數難免讓社區居民人心惶惶;CCACC泛亞義務門診早在2月底已設立了該專線,回答社區居民關於新冠病毒症狀的諮詢,以及提供新冠病毒測試與治療的本地資源信息;該專線由專業醫護人員接聽,如有新冠病毒相關的醫療方面的詢問,則會轉到泛亞的醫生團隊與美國華裔醫師會的義工醫生回答。

本地醫院急需醫療物資

在隨後的記者問答環節,陸惠興主任和4位醫生代表為記者朋友全方位解答了與疫情相關的各種問題。在此之前,CCACC通過朱躍躍和程秋芳兩位醫生,順利地將2000個醫用口罩捐獻給Shady Grove Hospital和Suburban Hospital的急診室,並在社區產生了積極地反響。

對此,有記者問到,本地華人如何捐助醫療物資給醫院的一線人員?鍾耀輝醫生提到,目前美國的華人社區積累的防護資源是比較充分的,如果有捐助意向,可以直接捐助當地醫院;任職於Suburban Hospital的朱躍躍醫生告訴記者,Suburban Hospital已經設立專門捐款的平台,以保障透明有效的捐贈流程;任職於Shady Grove Hospital的程秋芳醫生也介紹了Shady Grove Hospital最近的醫用個人防護用品的需求狀況,以及醫院指定捐助聯繫人的信息。

新冠信息專線中英雙語開放

記者朋友最關心的有關泛亞義務門診專線的作用等問題,陸惠興女士解釋到:第一,信息熱線設立的初衷,是希望去除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向社區群眾提供統一的信息通道,讓華語居民了解到最新的官方信息,以減少居民由於信息不足,或者信息不明朗帶來的焦躁;其次,希望通過與專業人員的溝通,疑似感染的病人可以得到一些指引,在不需要治療的情況下,安心居家隔離,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從而控制疫情的傳播。對此與會醫生還分享了關鍵醫療數據,即新冠病毒感染者80%是可以自愈的。如果是輕症患者,居家隔離是最好的方式;第三,專線時間是週一至週日早上9:00 到下午6:00向公眾以中英雙語開放。

此外,在疫情期間無法獲得醫療服務的患者可以聯繫泛亞義務門診,電話240-393-5950,登記成為泛亞的病人,則泛亞可以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

自3月11號起,泛亞門診已經電話服務將近40次諮詢,為低收入者,特別是無商業醫療保險的社區居民,提供了有效的醫療診斷服務。由於CCACC泛亞義務門診是受蒙郡政府資助非營利性診療機構,收費比市面價低廉。

注意個人衛生防疫

記者會的另外一個焦點是什麼是最有效防範新冠病毒傳播的方法。鍾耀輝醫師和程秋芳醫師皆認為,我們華人社區由於中國的疫情,早已非常關注預防。我們只要做好居家隔離,注意個人的衛生習慣,大部分人不需要特別擔心。

與會4名醫生一致同意,由於目前疫情拐點無法預測,最有效的方法依舊是居家減少出門,如果有必要的外出活動,建議佩戴口罩、手套和防護鏡。由於中美文化差異,公眾場合佩戴個人防護用品似乎還有些阻礙,但是美國華人醫師協會等組織正在努力溝通以消除此類阻礙,為有效減緩新冠病毒的傳播發揮作用。

會議最後,李志翔再次真誠地向各位媒體記者傳達CCACC的服務宗旨,在疫情期間如果有個人或者組織需要CCACC的幫助,中心一定會盡力,為社區貢獻一份力。

CCACC視訊記者會照片0328.2020.JPG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召開視訊記者會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