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京華人活動中心

5.22.2024 「融而不化,合而不同」的複合振盪波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三月中,美京華人活動中心會長兼美京藝廊館長孫文影女士傳來亞裔月特展的文稿。不才看到「融而不化,合而不同」的標題就千頭萬緒衝腦門,迴腸盪氣越月不已。今次特展開幕茶會上,腦不記事的才發現多年來屢屢為他在Rockville VisArts Center的工作坊展示櫥窗裡,耐人尋味藝的高能力場籠罩,留連不去,卻始終記得其作品,記不得其洋名,也未得一見的主人,就是著名藝術家畢曉生大師。原來初振早已開始,現在經驗的是主複合振盪波。

合成複波當前,困惑重重,百思不解,估且條列,但請大師,方家開釋!

·「融而不化」是化學,創造性的現象嗎?「合而不同」是物理,組合力的彰顯嗎?還是生物、人文的代代傳承演化?

·「融而不化,合而不同」是堅持還是本性?是必要還是必然?是依情還是應理?

·「融而化,合而同」或「融且合,化且同」值得追求嗎?均勻大同可以實現嗎?

· 中西古今易融/可融/難融,易合/可合/難合的,是些啥?不可融或不可合的呢?

· 融化態不再是原態,結合體不再是本體。新原態/新本體可否是不化/不同的成就?

· 融化,合同是過程還是結果?有終點嗎?

· 自然/人為,態/體的昨/今/明如何理解?

· 融合,同化又是啥概念和境界?

· 當已成器和氣的藝術家移居以其國籍名 (China),稱其傳承熱衷的拿手瓷藝 (China) 之地時,欲融又何從化?

· 當慣於以上下直書方形字為創作載體的東方藝術家,身居只認左右橫行的組合字母的西方社會時,欲合又何以同?無法找到中英文對應同義字時又咋辦?

· 當藝術家挾西向東奔、橫貫千里神州的一股巨流,越洋匯入新大陸,北南蹤走的長河時,經脈中那凝聚數千載智慧的精粹文化氣髓,欲融現代西方社會,又何以化?

· 藝術家是龍種DNA的體現,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欲合於多元族裔中,又何以同?

· 化和同又置藝術家之所以為藝術家的原創性和獨樹一幟的風格於何地?

畢大師說,只在意美和他的藝術,但,

· 瓷藝創作的素材、工具、設施、和製作過程能輕忽巧思學養、科技的精確拿揑掌控?不是複元高度融化合同的昇華嗎?

· 何以內化外張均衡和諧的「心中花園」、「四季」、「茶禪一味」、「實用之美」和「博愛」,字瓷畫,都那麼的形質體態剛直粗獷又圓柔細緻,色澤氣韻強勁沉穏又空靈飄逸,形而上又親切入世?

畢大師說:「我喜歡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講述身邊的道理,可以讓更多的人理解接受…」

· 說來也是,咱孟子不是說「所過者化」,要普化嗎?

· 怎麼招來個鐵粉偏問:不朝光譜的另ㄧ端探,咋能全化?不攻堅窮究,咋能深化?

· 還追問:面對西方同樣流傳數千載的不避艱辛的斯巴達 (Spartancism)/斯多葛 (Stoicism) 思想時,又咋化?

· 畢大師和其作品到底是看似或意欲單純簡易,還是其實博奧精深,寓繁於簡,耐捉摸琢磨?

· 從藝術的觀點試圖在多維空間中定位傳統/現代/永恒,具象/抽象/超現實,中/西/世界文化的「融而不化,合而不同」,是多難的活?

· 要在展覽中讓普世眾生知悟是否難上難?藝術家為何/為誰創作?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與名,不說,鮮人知;說,就能講清楚或聽明確?還有量子糾纏/平行世界/元宇宙中,那些已知/未知/不可知/不可確定的呢?

畢大師禪沉自在,寡言語,惜文字,是以笑聽天命,追求大道的頓悟,自我實現為志與趣而已矣?是上善若水,浩浩然哉?

藝術之外,在大社會「身分認同危機」複波熱潮澎湃中,傑出、模範、芸芸華裔/亞裔/生民,又當何以融化合同,自處及人?

(撰文-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CCACC董事 黃幼基博士)


b1.jpg進入藝廊,藝術家畢曉生先生的巨幅書法作品「融而不化,合而不同」映入眼簾,呈現其亞裔月特展的主題。


b2.jpg藝術家畢曉生先生 (右二) 與其夫人 (右一) 在展覽開幕茶會中親切的和與會者交流。


b3.jpg展覽開幕茶會中,大家熱絡的交談。CCACC董事黃幼基博士 (第二排右一),美京醫療中心主任陸惠興女士 (第二排右二),蒙哥馬利郡警長Maxwell Uy先生 (第一排左),蒙哥馬利郡議員Marilyn Balcombe女士 (第一排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