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在中國被視為藝術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如今的科技時代,書法仍然吸引著許多東、西方藝術家,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流派。目前在美京華人活動中心(CCACC)美京藝廊舉辦為期一個月的當代書法四人展。訂於2月11日下午2時至4時舉行茶會,歡迎新知舊雨踴躍參加這項藝術盛宴。本次參與展覽的四位書法家,分別是華裔傳統書法家孫宇明、畢曉生、靳杰強,以及韓裔書法家權明源。他們正用現代的概念重新審視書法,並嘗試用他們的想法,以新的方向創造作品,我們希望通過此次展覽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深入了解當代書法。
<京都竹枝詞> 中提到,「一曲紅樓多少夢,情天情海幻情深。」國民級別的古典小說 <紅樓夢> 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在藝術描寫上達到了極高的成就,特別是書中常常出現各種不同風格的箴言詩詞,更體現了它獨有的藝術生命力。華裔書法家孫宇明先生此次參展的作品就以 <紅樓夢> 中瑰麗多姿的詩詞作為靈感,創作出一幅幅精彩的書法作品。比如其中運用行書所寫的全文 <芙蓉女兒誄>,筆跡行雲流水,風神灑當,長波大撇,提頓起伏,一波三折,意蘊十足。還有引入了層次概念所創作的五幅 <紅樓夢> 部分詩詞,利用濃淡墨重疊,不僅產生了一種特殊的視覺效果,而且在作品中創造了不同的情緒。在 <千里東風一夢遙> 中更加體現出傳統書法的筆觸與當代抽象派藝術的結合,以創新的視覺效果創造了一種新的藝術自由。
以「簡、直、強、震」作為效果追求的書法家畢曉生擅長使用簡單的直線筆觸與抽象的空間來詮釋他獨特的藝術風格。有別與傳統書法的含蓄、平和、墨守成規,畢曉生聚焦時下社會現狀,創作了由「心觀秉讀」四個字和兩句詩詞「疫來憶去二零二一,無數逝者魂兮何歸」所組成的作品 <新冠疫情祭>。在這幅作品中創造了一個充分豐富的構圖,大面積的黑色和粗獷的線條,以及筆劃上密集的墨點產生了強大的視覺衝擊與情感共鳴。如今,畢曉生的作品多為傳統與當代藝術的結合來展現出極具創新精神的「無界」書法。
龍騰虎踞、流水行雲常被用來描述書法家靳杰強的作品。雖然草書的形式對許多人來說很難讀懂,但中國書法作為一種抽象藝術一直備受推崇。靳杰強先生此次參展的作品,如<道法自然>,結合當代裝置藝術,展現了書法抽象本質的最佳藝術形式,將視覺元素從文字中解放出來,並允許人們從不同的角度觀看。無論是從側面、上下顛倒、還是從背後呈現,它往往創造出意想不到的筆觸和形式的新活力。這幅書法作品被切割成八幅懸掛捲軸,排成一排。字體被解構成一個個筆劃片段,再重構成三維實體,筆劃的碎片在單個捲軸和整個陣列中形成新型抽象的藝術創作。
出生於韓國的書法家權明源先生從小就學習中華文學。諺語「書法是內心最深處的一面鏡子」令他受到啟發,試圖在自己的書法中,描繪所聽到的聲音。因此,他的筆觸往往更加具象化。他說,「我所寫的是對內心感受的一種審視。把畫筆蘸上墨水,在紙上揮灑時,彷彿看到一面照見內心的鏡子。我想人們不僅能看見我的作品,更能感受到這些文字所傳遞的信息。」比如權明源先生此次參展的其中一幅作品 <世宗大王> ,就以傳統書法與西方藝術所結合,用韓國文字以馬賽克的藝術形式精密地排列出朝鮮世宗大王的偉大形象。近看筆墨濃淡相宜,文字有疏有密,遠看則是一幅有著獨特筆觸的肖像畫。整幅作品向人們展現了傳統與現代融合的藝術形式,以及抒發了權明源先生內心深處對自己祖國的文化自豪感。
本次展覽的書法作品,均顯示出每位書法家的學養、情懷、功力和藝術追求,再現了這些踐行者們專注於傳統水墨寫意與現代融合,簡約取捨,豐厚疊加、溫潤穠麗、渾然氣度等方面的藝術創新思考,這些書法作品的鮮活印象更令人深刻難忘。其用心專情程度可謂豐富,也可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創作來源於生活的體驗感悟。 CCACC美京藝廊希望社區同道藝友們相聚在此,共賞佳作,會心抒懷!
美京藝廊免費停車,免費參觀。
茶會時間: 2023年2月11日下午2時至4時
展出時間: 2023年2月4日至3月10日
每星期二、三、五、六,中午12時至下午5時對外開放。
美京藝廊地址:9318 Gaither Road, Suite 215, Gaithersburg, MD 20877
美京藝廊網址:https://www.ccaccartgallery.org
(撰文:張馨允 圖片:CCACC)

Yuming Sun 孫宇明作品,從左至右分別為<黛玉湘雲即景聯詩>(部分),<紅樓夢三美吟>,<秋窗風雨夕>,<紅樓夢十二支曲>(部分),<薛寶釵菊花詩>。

Xiaosheng Bi 畢曉生作品 <新冠疫情祭>

Kit-Keung 靳杰強作品 <道法自然>

Myoung-Won Kwon 權明源作品 <世宗大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