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京華人活動中心

11.4.2022 中心40週年慶有獎徵文比賽結果出爐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CCACC)於1982年由五位極具遠見的青年義工所創立。40年裡,CCACC從個位數的義工,發展到數千位義工以及近270名員工的團隊。喜迎40週年慶之際,為了邀請曾經齊心攜手努力奉獻、曾經受惠於中心服務的華人朋友們,分享共同走過的點點滴滴,中心舉辦了徵文比賽。徵文的中文題目是<美京華人活動中心與我>,英文題目是<CCACC and Me>。比賽已於8月31號結束,收到非常多的精彩稿件, 由五位評審組成的委員會反復審核,從來稿中評選出了以下八篇文章,給予獎勵:

  1. CCACC與陸耆老和我(段宏昌先生)     第一名          獎金$500
  2.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與我(張犇先生)        第二名          獎金$400
  3. 祖孫三代美京情(賀春玲女士)               第三名          獎金$300
  4.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與我(鄺燕燕女士)   佳作             獎金$100
  5.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與我(黄淑蓉女士)   佳作             獎金$100
  6.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與我(楊書平女士)   佳作             獎金$100
  7. 我乘坐的29號車(宋東來先生)             佳作             獎金$100
  8.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與我(賈明文女士)   佳作             獎金$100

這些極具代表性的作品,將收錄在中心40週年紀念刊物(包括電子版),並陸續刊登在中心網頁,臉書,及發布於本地媒體、社群媒體。謝謝大家的支持,請繼續關注我們。 受篇幅限制,我們對獲獎佳作分兩週進行刊登,上期已經與讀者分享了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的作品,本週將刊登其餘五篇佳作,與讀者見面!五篇佳作排名不分先後!

佳作一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與我(作者:鄺燕燕女士)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與我

鄺燕燕 · 歡樂日間保健中心會員

在喜逢美京華人活動中心40週年慶典活動之際,我心情無比激動,寫下這篇徵文,以表我對中心的感激之情。

我雖然剛進中心不久,但我卻深深地感受到她的溫暖,員工無私的奉獻與親情的交融永遠留在我記憶的深處。每天早上,笑容可鞠的李志翔會長與主管石慧娟早就站在門口恭候我們的到來,向我們問好,服務員們也推著輪椅等候著我們。我們就在那種溫馨的氛圍中開始一天的快樂生活。

三年前,新冠病毒肆虐,無情地襲擊著美國,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在這個危急關頭,中心領導英明果斷作出決定:暫時關閉老人中心,宅家休息,但每天給老人們送飯、送菜、打電話詢問健康並未停止。隆冬,大雪紛飛,我站在窗前看著大片大片的雪花在凜冽的北風吹拂下飛舞著,頓時地變成了一片白色的海洋。可就在這時,只見邢斌超師傅,滿身披著白雪,手裡提著一個大袋子,在雪中深一腳淺一腳地向我家走來,給我送飯。我接過他手中的袋子,裡面裝有水果、牛奶、麵包,還有熱騰騰的可口飯菜。我謝謝他,他只是笑呵呵地說: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頓時我感動得熱淚盈眶。抬頭望去,只見他的汽車已消失在雪海中,他又給別的老人送餐去了。

長時間的宅家實在讓人煩悶。一天早上我出去散散步,卻忘記了戴口罩。突然遇見一個人在抽煙,濃濃的煙霧向我襲來。第二天我就覺得喉嚨痛、頭暈。我懷疑自己染上了病毒,整天坐立不安,血壓迅速上升,心率加快。情急之下,我立刻打電話給宣護士長。她告訴我用血氧儀夾住左手食指,如果血氧在90以上就不用擔心。我遵宣護士長所囑進行測量,數值在安全線上,緊張焦慮的心情得到暫時的緩解。但懷疑焦慮還是在嚴重威脅著我,身體稍有不適就打電話給她,而她從不厭煩。有一天中午,我從她回答我的話語中,感到她嘴裡還含著飯呢。她為了讓我徹底解除思想上的顧慮,還給我聯繫心理醫生陸惠興主任和邵醫生。在她們的耐心幫助和輔導下,我一步步地走出新冠病毒的深淵。這是一位多麼好的護士長啊,我永遠感激她!她時刻守衛著我們。有了她,我們耆老會更加長壽。

大堂服務組及餐飲組主管石慧娟對老人生活關懷備至。每天早中餐她都走到老人們中間詢問老人吃得慣不慣,吃得好不好,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傾聽老人們對膳食的意見。等老人們吃完飯,自己才端著早已涼了的飯向飯堂走去。她心裡裝的是老人,唯獨沒有她自己。資深顧問李潮先生更是忙前忙後,為的是讓我們吃得高興。

歡樂中心的確是名副其實的歡樂,她是耆老們的樂園。在她的伴陪下,我們的晚年生活會更加絢麗多彩。我愛歡樂,更愛歡樂的全體員工。


tree.png

歡樂日間保健中心會員鄺燕燕女士

佳作二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與我(作者:黃淑蓉女士)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與我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歡樂日間保健中心耆老 黃淑蓉

到今年的9月份,我加入美京華人活動中心歡樂日間保健中心,就整整六年了,時間過得真快啊!

我一直是個樂天派,整天高高興興,快快樂樂的。但自從老伴走了以後,我就變了,對生活感到無望,對任何事情都毫無興趣,總是悲傷流淚,睡眠不好,食慾不佳,一點小事都會引起煩躁或沮喪。後來我才知道,我這是得了憂鬰症。

女兒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她們就想幫我擺脫憂鬰症的困擾。她們帶我去公園,我沒興趣;帶我逛商店,我沒興趣;她們找些以前我喜歡看的電視節目讓我看,我還是沒興趣。其實,我也不想憂鬰,我也不喜歡那個時候的自己,但我無力改變。

直到有一天,女兒們對我說:媽媽,走,我們帶您去一個地方。我說:去哪裏?去公園?逛商店?我不去。女兒說:不去公園,也不逛商店,我們帶您去一個可以交朋友的地方。交朋友?哪裏可以交朋友呢?我自己知道,我的憂鬰症與失去老伴以後的痛苦和孤獨有很大的關係。我衣食無憂,愁的就是沒有朋友,沒地方說話。既然女兒說有地方可以交朋友,那為什麽不去試試看呢?帶著幾分疑問,帶著幾分期待,我坐上了女兒的車。

在車上,女兒跟我說:蒙郡有不少專為耆老們開辦的活動中心,耆老們可以在那裏讀書、看報、看電視,聊天、打牌,搓麻將,還可以唱歌、跳舞、做健身操。那些活動中心還為耆老們提供營養早餐和午餐,玩兒的餓了,可以吃完飯繼續玩兒。在那裏,您還可以遇到很多老鄉,還可能交到好朋友。我聽了以後覺得,還有這麽好的地方啊?我還真想去看看。

那一天,女兒開著車,帶著我,參觀了洛城、蓋城好幾個華人日間活動中心,最後一個參觀的,就是美京華人活動中心的歡樂日間保健中心。一走進歡樂中心,就有一位優雅的女士走過來,自我介紹說,她叫安娜。她熱情地與我們交談,詢問我們來訪的目的,並帶著我們樓上樓下參觀,詳細地向我們介紹了美京華人活動中心的歷史,以及中心的圖書館、音樂室、舞蹈室、活動室、健身房、教室、護理站以及泛亞義務門診等。美京華人活動中心完善的設施,以及活動中心裏耆老們的歡聲笑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歡樂中心,當場就登記申請,加入了美京華人活動中心這個歡樂大家庭。

從那以後,歡樂中心的車子每天接送我到歡樂,我每天在歡樂中心讀書看報,健身做操,玩賓果,做數獨。我還在歡樂中心結識了不少老鄉,交了不少的朋友。漸漸地,我不再感到孤獨寂寞,不再煩躁沮喪,不再憂鬰了。情緒好了,心情愉快了,就能吃得好,睡得好,身體倍兒棒!女兒們看到了我的變化,打心眼裏為我高興,一致稱贊:去了歡樂中心,媽媽也快樂了!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與我,有緣相伴,我受益匪淺。美京歡樂中心不僅治愈了我的憂鬰,還給了我一個豐富、健康、快樂的晚年生活。我打心眼裏由衷地感謝美京華人活動中心歡樂日間保健中心,感謝歡樂中心的每一位領導、每一位員工、每一位朋友,感謝在歡樂中心度過的每一個歡樂的日子。在喜迎美京華人活動中心40週年慶典之際,願更多的耆老們加入我們美京歡樂中心的大家庭。讓我們在歡樂中心天天歡樂,共度美好歡樂時光。


appt.jpg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歡樂日間保健中心耆老 黃淑蓉 女士

佳作三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與我(作者:楊書平女士)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與我

                                      楊書平 · CCACC 居家護理中心主任助理/註冊專員

「你好,CCACC 居家護理中心!」這句我每天都要說上幾遍,甚至幾十遍的電話開頭語,在不經意之間,伴隨我走過了七年。歲月如梭,做為CCACC 的一員,七年裡,CCACC 和我都悄悄的發生了巨變。

2014年開始,CCACC開始籌建居家護理中心。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居家護理中心在2015年7月正式對外服務。我很有幸參與了籌備工作,並成為居家護理中心的第一位僱員,與居家護理主任一起接收第一位客戶,培訓第一位護理員。

我見證了居家護理中心從原有的不到10平米的辦公室到現在擁有一個獨立的辦公室,也見證了從無到有,已上三位數的客戶和護理員,並擁有一支穩定的管理團隊。這一切都來自於CCACC 強大的理念支撐—仁愛,誠信,和樂。

一路走來,我和CCACC 共成長。在美國,我做過不同的工作,但自從加入CCACC居家護理中心,這個平台使我找到了用武之地。我的工作是協調客戶和護理員,更多的時間是看不到他們的。電話是我聯繫客戶、護理員的工具。協調工作千頭萬緒,首先要具備誠心、愛心、耐心。耐心的傾聽,尤為重要。這一點我深有體會。記得有一次客戶打來電話,反反覆覆說了半個多小時,我又要聽她講,又要回答她的問題,最後的堅持,真的是對我內心的考驗。當她得到滿意的答覆,感謝我的幫助時,我如釋重負。各種各樣的情況每天都在發生。應該說,我的工作始於挑戰,又在挑戰中鍛煉、進步、收穫。

孟子曾經說過: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想做好服務工作,必須學會尊重。只有當你尊重別人,別人才會信任你。一路走來,得到客戶、護理員的肯定、尊重和信任,就是對我最大的褒獎,同時使我擁有因成功體驗而來的成就感。

回答問題及處理事情,使客戶得到滿意的服務,讓護理員的服務得到客戶的認可,使護理員的付出得到回報,始終貫穿於CCACC居家護理中心服務的宗旨,也是我工作的動力所在。

目前雖然疫情尚很嚴重,且居家護理市場競爭的越來越厲害。然而,CCACC居家護理中心服務的初心不變。我會繼續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當有一天離開這個崗位時,CCACC 的服務宗旨和核心價值理念,會是我最值得的永遠的記憶。

在慶祝CCACC 成立40週年之際,衷心地祝願CCACC 在服務社區,推廣中華文化的道路上,腳步邁的更加從容,更加堅實。


yang.jpg

CCACC 居家護理中心主任助理/註冊專員楊書平女士

 

佳作四 我乘坐的29號車(作者:宋東來先生)

我乘坐的29號車

宋東來 · 歡樂日間保健中心會員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歡樂日間保健中心現有註冊的300餘名老人,分佈在蒙郡各地。大部分老人都拄着拐杖,有的藉助手推車,還有的坐在輪椅上需要人力推行、上下車時需要升降機才行。
 

我住在101公寓,乘坐的是交通組副組長余師傅開的29號車。這部車是輛二手車,車齡較長,特別需要經常保養和按時維修。記得去年的一個秋日,我站在窗前向下張望時,看到29號車在101公寓門前停了好長一段時間。我好奇地觀察着。只見余師傅正在打電話。我再回頭看了看牆上的鐘錶,已經過了發車時間20分鐘了,車子裡又沒有坐人。我想:車子肯定出了問題。這時,余師傅從車子裡拿出了一個小紙盒,拆開后鋪到車底下,緊接着鑽了進去,仰面躺在地上檢查一番。好一會兒又從車底下爬出來,走到車前掀起了機器蓋子,檢查發動機是否出了問題。正在這時,車隊保養隊長開車來到跟前,又經過二人檢查,最後決定將車子送往工廠維修。過了一會兒,來了一輛拖車把車拖走了. . . . . . 事隔數日,我們重又坐上剛剛修好的29號車,行駛在公寓和歡樂中心之間的路上。

當我們在公寓門前等候上29號車時,余師傅每次都把車扎向前方,然後,看著倒車鏡,將車穩穩地開到車門距離公寓門口台階最近的位置,以便老人們上車時不至於腳下踩空,造成人身傷害。接着他快速下車,站在車門前攙扶老人,把他們一個接一個的送上車,然後把老人們隨身攜帶的包包一個個的遞送到老人們的手中。緊接着,下車將老人們的手推車一輛一輛的舉上車,在車內前方摞起來,並用備用的彈力繩仔細系好。檢查無誤后,關上車門,讓老人們系好安全帶,然後就聚精會神地開着29號車駛往歡樂中心。

在疫情嚴重的那段日子裡,老人們在居家隔離。歡樂中心領導想老人之所想,急老人之所急,精心安排了多項線上活動,如:bingo、絲網花、繪畫等,並且每天都能按時把午餐手遞手送到老人的門口。每次我都能聽到余師傅的問候聲:「阿姨、叔叔好!請慢用!」臨走時還向老人道別說:「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保重!再見!」一句句稱呼,一句句問候,一句句叮囑,一句句再見,都在溫暖着老人們的心。余師傅不僅充當了「外賣員」的角色,還起到了「通訊員」、「郵遞員」的作用。他經常把老人們的藥品、尿不濕、bingo和手工用紙等物品,送到老人們的手中,受到老人們的喜愛和稱讚。有位老人專門為他寫了一篇《疫情之中見真情》. . . . . .

在接送老人的路上,有許多大小不同的鐵栓井蓋,還有因失修而多處出現的凹凸不平的路面和較長的裂縫。再加上車輛本身老化、減震效果較差,個別老人的心臟,因為在車輛經過那些特殊地段時產生的震動,感到十分難受,像是要脫落的感覺。所以每當車輛經過那些地方時,都會用手把住護欄輕輕地抬起上半身. . . . . . 余師傅看在眼裡,便事後與老人們溝通,把這位老人安排在第一排位置上。每次路過那些地段時,他都提前減速,輕輕地踩下剎車,緩緩地、輕輕地駛過。

29號車余師傅的一言一行、點點滴滴的貼心之舉,深深地感動了這位老人。能坐在這輛29號車上,穿梭在公寓和歡樂中心之間,是我最為感動的時段。勝似兒女情,給我留下了永遠抹不滅的回憶. . . . . .


cars.jpg

宋東來 · 歡樂日間保健中心會員

佳作五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與我(作者:賈明文女士)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與我      

賈明文·資深義工

每週日的早上七點半,在馬利蘭的大瀑布市晨行的耄耋老人,一行10 餘人左右,已經行之有年,這些老友,想當年都是美京華人活動中心的義工,我們都在不同時段加入了這個大家庭的行列,為中心貢獻了數十年。如今我們也成了這麽多年的好友。

這些老友,有1986年就從康州給中心創始人之一李潮打電話,詢問中文學校因而加入會員至今的;有和張凌、李一强成立資料中心的,每週都不厭其煩的搬運録影带,幫助會員辦理借閱手續;有一批負責中心通訊小组的成員,编輯、折叠,來往於出版社,郵寄貼了會員地址條的中心通訊;有在早期辦公室值班、每年春節參與舉辦大型活動的輪值義工;有中秋敬老活動中接送老人的,到蒙郡申請經費,到教堂發送濟貧午餐,農曆新年給無家可歸的遊民們送美食,送温暖的;有成立電腦社的,提供成人英語教學的,直到後來在歡樂日間保健中心當英文翻譯的常青會員。還有一些他們參與的其他活動,簡直是不勝枚舉。

這些會員在工作之餘,都付出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經年累月的堅持,無怨無悔的長期服務。早期的創始人周蘇民、任建立,資料中心的李一强,雖然已離開我們,但他們的服務精神與創辦中心的理念,却永流人間。

看到現在美京華人活動中心成長與茁壯,如此壯大,成員與董事,人才濟濟,内心很為中心驕傲,也為這些曾經的義工鼓掌。没有他們的付出與努力,没有這些默默無聞的義工,中心不會走到今天 。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凉」就說明了這些。

日前,任渝提議給張凌與吳焕文過90歳生日。我們這些老義工,欣然舉双手贊成。美食與蛋糕和美照,見証了這些義工在美京華人活動中心的成長歳月。雖然我們歳數大了,臉上的皺纹多了,行動也不如以往矯健,也開始健忘了,可是一提到在中心的點點滴滴,每個人都如數家珍的說出一籮筐的往事。

值此美京華人活動中心慶祝40週年之際,我們這批老友也共同舉杯慶祝吧!希望美京華人活動中心在未來越來越棒,在主流社會工作成效顯著,一馬當先,造福更多的人們。

 當然,這批老當益壯(歳數加起來超過800歳)老友的晨行,仍然會持續,直到我們走不動…… 


fam.jpg

賈明文女士(後排居中者)與中心其他資深義工在一起

 注:本文作者曾以「假糊涂」筆名,為文《義工心聲》,刊登於《美京華人活動中心二十週年特刊》

参加活動:1986年至今。常青社會員義工、資料中心共同創始人、中心通訊小组義工、歡樂中心辦公室資料整理者,带老人看診時擔任英文翻譯。


anni.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