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京華人活動中心

10.27.2022 中心40週年慶有獎徵文比賽結果出爐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CCACC)於1982年由五位極具遠見的青年義工所創立。40年裡,CCACC從個位數的義工,發展到數千位義工以及近270名員工的團隊。喜迎40週年慶之際,為了邀請曾經齊心攜手努力奉獻、曾經受惠於中心服務的華人朋友們,分享共同走過的點點滴滴,中心舉辦了徵文比賽。徵文的中文題目是<美京華人活動中心與我>,英文題目是<CCACC and Me>。比賽已於8月31號結束,收到非常多的精彩稿件, 由五位評審組成的委員會反復審核,從來稿中評選出了以下八篇文章,給予獎勵:

  1. CCACC與陸耆老和我(段宏昌先生)      第一名        獎金$500
  2.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與我(張犇先生)         第二名        獎金$400
  3. 祖孫三代美京情(賀春玲女士)                第三名        獎金$300
  4.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與我(鄺燕燕女士)   佳作            獎金$100
  5.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與我(黄淑蓉女士)   佳作            獎金$100
  6.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與我(楊書平女士)   佳作            獎金$100
  7. 我乘坐的29號車(宋東來先生)            佳作             獎金$100
  8.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與我(賈明文女士)   佳作            獎金$100

這些極具代表性的作品,將收錄在中心40週年紀念刊物(包括電子版),並陸續刊登在中心網頁,臉書,及發布於本地媒體、社群媒體。謝謝大家的支持,請繼續關注我們。 受篇幅限制,本期新聞僅刊登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的作品,其餘五篇佳作將在未來期刊與陸續讀者見面,敬請關注!

第一名 CCACC與陸耆老和我(作者:段宏昌先生)

CCACC與陸耆老和我

段宏昌 · 歡樂日間保健中心員工

「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出龍門。」由黃河源頭五個細泉,我想到美京華人活動中心的肇啟。恰似河源五眼泉,40年前,五位志存高遠創業者,共同締造了美京華人活動中心。

漫漫歷史長河中,40年不過短暫一瞬。美京華人活動中心輝煌歷程,卻是一部蕩氣迴腸的史詩。開啟山林的篳路籃縷,精誠一心的金石可鏤,翹楚巨擘的良猷鴻謨,運籌帷幄的決勝千裡。多少幕金戈鐵馬,關山渡飛,霽月風輕,丹陽霞蔚…… 值此美京華人活動中心40華誕之際,我受美京華人活動中心歡樂日間保健中心耆老陸維範先生之託,表達他的心聲與祝福。

結緣於中心        

我是四年前認識陸先生的。記得那天我在洗碗間一邊低頭摞碗,一邊唱歌紓累。忽聽窗口一聲「唱得好!」抬頭看到窗外大堂一位老先生向我微笑。我趕緊說:「對不起!驚擾您了!」與他揮別幹活。

也是機緣巧合,過了一會兒我去洗手間,又遇到這位耆老。他說:「你剛才唱的歌詞,藍天佩朵夕陽在胸膛,繽紛的雲彩是晚霞的衣裳…… 真像詩。」我說:「詩歌詩歌,詩在古代是能歌唱的。」老人自我介紹名叫陸維範。 「久仰久仰!」我說,「我在會員書畫作品展出裡,欣賞過您的墨寶,那都是您的名片。顏筋柳骨,剛勁雄健,水墨丹青,意境不凡。我是您的粉絲,名叫段宏昌……」

相知於「歡樂」

「金風玉露一相逢」後,陸先生和我在中心多次相遇交談,彼此了解不斷加深。他上學不多,喜歡楷書、繪畫。艱難歲月,無奈輟筆。八年前,他有幸成為歡樂中心會員,身體得到精心調養護理,健康大為好轉。中心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重新點燃他沉寂多年的渴求知識的火焰。當時美京華人活動中心常青社,開辦書畫輔導班和古代文學講座課,他報名參加。在老師們系統理論指導下,他的書法和國畫功底不斷充實,古文知識也進步很快。

陸先生不喜歡甜食,常把中心發給的香蕉、桔子給我吃。我編了一幅嵌名聯謝他:

上聯:歡天喜地載譽膺榮龍驤一騎絕塵領軍業中  

下聯:樂書怡畫磋藝修身先生雙璧映輝聞道潛心           

橫批:魚水情深

上聯贊歡樂中心行業泰斗,下聯誇陸先生書、畫造詣雙峰並峙,橫批喻中心和耆老相得益彰。陸先生用古代文學講座課學來的平仄韻律,指出聯中諸多謬誤。我以玩笑文過飾非:「我出校門即入警營,當赳赳武夫,扮凶神惡煞。您要求的東西,早當下酒菜吃了!」

陸先生最津津樂道的,是他聽古文講座課。比如,老師課堂講解杜甫《望岳》。當老師講到會當凌絕頂,極目四望,腳下群山簇擁,雲霧飄渺,令人塵念頓消時,他有心靈淨化,彷彿年輕一旬的感覺。我說,這正是文學藝術感染力所在。

陸先生對我談的最多、最認真的,是對歡樂中心的感受。他說,許多耆老和他都有相同的認知。那就是中心一流的醫護和饍食,增強了耆老們的體質。別開生面的文體活動,又使耆老們精神狀態像古木逢春,煥發活力。許多耆老都是為此加入歡樂中心大家庭的。

同慶在「40」     

前些天,陸先生又從窗口給我塞進桔子、酸奶,鼓勵我參加美京華人活動中心40華誕徵文比賽,撰文表達他的祝福。我連稱:「遵命!」為順表作為一名員工對中心的感恩,我在徵文結尾加賦拙詩一首:

勁枝參天靑松遒,

大猷良謨偉業就。

風雨踔厲四十載,

雲月兼程八千路。

峽江猿聲辭湍流,

波光始映千峰秀。

帆濟滄海華誕驛,

賡續輝煌譜春秋。


friend.jpg

段宏昌先生与歡樂日間保健中心耆老會員陸維範先生合影

第二名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與我(作者:張犇先生)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與我

張犇 · 常青社社員

我認識美京華人活動中心常青社已有三年了。在這裏結識了不少新朋友,躲過了新冠病毒的肆虐,也見證了常青社三年內在「仁愛、誠信、和樂」的道路上的發展和進步。我們華人一生最講究的是人人得有一個家。的確,人來到塵世,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貧富,都會擁有一個家,一個能讓你生存的家。在常青社三年,我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那個小家,只不過是在塵世生存的一個避風港,而常青社卻是讓我的生命和思想得到提升的地方,是我們華人共同的家!

初到美國,原以為自己到了一個詩情畫意的國家。沒想到,當面對一個新環境,生活習慣、價值觀念、社會規範,特別是語言的差異,原先的憧憬和期待呈現出差異,處處沖擊著我的心靈。對於在國內過慣了安逸舒適生活,再加上原來的環境所豢養出的呆板而不知變通的我,真沒想到,在常青社短暫的三年,就把先前那種不信天、不信地的狂傲不羈性格給磨平了。

初到美京華人活動中心,以為這個地方僅僅是協助華人耆老和殘疾人士的保健中心。通過三年在中心參加各類活動,深深感覺到,這是一個非常契合華人文化、娛樂和教育的活動中心,是一個和樂的中心!

你看,中心不時舉辦各種講座和圖片展覽,中心為華人舉辦了各種培訓班,有太極拳培訓班、有交際舞培訓班、有英語學習班、有鋼琴學習班,有乒乓球練習場地,有圖書室。在新冠疫情期間,根據新冠肺炎的特徵給大家講解預防和注意措施,同時還給大家注射疫苗。特別讓人感動的是,歡樂日間保健中心對華人耆老的貼心照顧,從李會長親自向歡樂中心耆老們問候,到義工辛勤勞動,無時無刻都體現了中心「仁愛」的宗旨。

我在中心最願意待的地方,一個是圖書室,另一個是象棋室。因為自己酷愛文學,平時也愛舞文弄墨,所以在圖書室我可以靜下心來,寫自己的文章。在常青社圖書室寫下了約九萬字的《旅美雜談》,這是繼自己五年前在維吉尼亞州寫的《美國印象》之後的續本。除此之外,我喜歡觀棋,因為觀棋可以鍛煉我的思維能力。我認為,象棋最大的好處是,棋子不多,棋盤結構簡單,一眼掃過去,棋盤上有些什麼子,都能看清,不是一件太費目力的活動。但我特別喜歡棋盤上那種險象環生、危機四伏的場面。在看出棋中的破綻時,興致所至,早忘了君子觀棋不語的規矩,忍不住在旁點撥一下,使自己的虛榮心得到一絲滿足。

當我看到中心的義工不辭勞苦為大家服務的情景時,心中冒出「我能為中心做點什麼呢?」正在這時,常青社安排我給耆老們講一堂有關謎語知識的課。於是,我就把平日所積累的知識,精心準備,圓滿完成了這一任務。

真沒想到中心常青社讓戀棧故鄉、來美三年的我,竟如此依戀!在慶祝美京華人活動中心40週年之際,我僅以心香一瓣,祝福中心常青社在「仁愛、誠信、和樂」的道路上,更加發揚光大。


portrait.jpg

常青社社員張犇先生

第三名 祖孫三代美京情(作者:賀春玲女士)

祖孫三代美京情

賀春玲·美京博雅苑行政助理

十年前,父母第一次來美國探親。雖解決了親情的思念之苦,但是初出國門,難免上火不適應。那時家有初生嬰兒,不適合出門旅遊,我又希望豐富一下父母在美國的生活內容。聽朋友介紹,找到了美京華人活動中心的常青社。喜歡跳舞的爸爸不再抱怨。他在國內一般般的舞姿,在這裡成了香餑餑,舞伴應接不暇。媽媽則和志趣相投的姐妹們一起學英語。免費的英文班裡,老師認真負責,學生努力用功,更偏得老師的喜愛。老師教的越發仔細,學生學的更加珍惜。一個人做着自己喜歡的事情,可想而知他們有多少的快樂!中午2元的盒飯,讓節約的父母更加喜愛這個地方。吃的好,玩的開心,還省錢。為人子女,讓父母開心是我們最大的快樂源泉。如今每每提及那段記憶,已回到國內的爸爸媽媽的臉上都會浮現着喜悅的笑容。這是我與美京的初次相遇。

幾年後,兒子步入初中,也就意味着他要承擔義務服務社會的責任。聽說美京華人活動中心有個青少年舞龍隊,既可學習如何舞龍表演,又可拿義工小時,可謂一舉兩得。作為移民二代,兒子對於中國文化的了解實在有限,正可藉此機會了解一些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之前的經歷一樣,我們再一次感受到美京文化裡的互助、奉獻。每一次活動,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大家一起組織、協調,既增加了父輩與孩子的互動,又連接了華人之間的關係。一段時間下來,原本不認識的孩子之間有了更深的交流,家長間也更加團結協作。每次在商場演出,孩子們起初的膽怯、緊張,隨着周圍觀眾的鼓勵和掌聲,一點點被改變,那種因着民族文化的自信油然而生!

慢慢地,美京的服務深入到我們更多華人中間。媽媽曾經在美京專為沒有美國醫療保險的人群服務的泛亞義務門診看過病,這項便民服務解決了老年訪美華人最實際的看病難問題。

十年前那個嬰孩,如今已長大,她也在用自己的歌聲來服務美京的老年人。美京方便了我們的生活,我們用自己的方式回饋美京的需求。

機緣巧合之下,我去年入職了美京博雅苑,很榮幸的成為美京人,至此我家三代都與美京發生了關聯。能夠服務社區,是我一直的夢想。美京博雅苑正好提供了這樣一個平台給我。一老一小是美京服務的主體。每天在學校裡看着孩子們的進步和成長,實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攜手同行,未來可期。明天不知道還會有什麼樣的故事會發生,然而,看到美京40年的改變,我信心滿滿!


dragon.jpg

賀春玲女士的兒子胡睿研作為中心青少年舞龍隊隊員,參加中心在位於馬州貝塞斯達城的Montgomery商場舉辦的農曆新年雙週慶典,表演舞龍


singing.jpg

賀春玲女士的女兒胡春曉作為義工,週末在歡樂日間保健中心為耆老們登台表演唱歌


test.jpg

賀春玲女士為博雅苑幼兒園學生做COVID-19 PCR快測


fly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