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蘭州婦女事務委員會日前組織了一次盛大的在線活動 - 婦女百年紀念峰會,峰會中既關注婦女的領導能力,又紀念美國憲法第19條修正案通過100週年。此外,有100名經推薦而入選的抗疫女英雄(Sheroes)出現在“百大馬里蘭州Sheroes遊行”的屏幕上,其中美京華人活動中心(CCACC)的三位女性主管榮譽上榜,成為華人社區的美談。這三位女傑是美京華人活動中心副會長張麗芳女士、居家護理中心主任暨美京藝廊館長孫文影女士、保健福利部長兼泛亞義務門診主任陸惠興女士 。
婦女百年紀念峰會於2020年8月26日舉行,美國各州的傑出女性領導人在其中發言,包括馬里蘭州上訴法院首席法官瑪麗·埃倫·巴貝拉女士,她是歷史上第一位擔任美國最高司法職位的女性。在如此隆重盛會裡,100位抗疫女傑獲得表彰,COVID-19大流行期間,她們在社會的各個階層犧牲奉獻,有醫生、護士、消防和警察人員、醫院和養老院工作人員、店員、公共汽車司機、雜貨店出納員、組織糧食活動的婦女或女孩、宣導戴口罩的積極人士、神職人員、社會工作者、老師、藥劑師、新聞工作者、社區領導人、作家、教授等等。
CCACC疫情送暖實踐核心價值
CCACC的核心價值是仁愛、誠信、和樂,即以仁愛關懷,以誠信服務,在和樂中成長茁壯,疫情來襲時,更突顯了中心實踐核心價值的具體作為。
疫情一開始,CCACC就因應實際情況採取有效措施,協助老人家安全又安心的居家避疫; 為需要的民眾提供紓困資訊,以解決因疫情遭遇的困難; 配合政府的政策和宣導,發揮居於社區與政府之間橋樑的角色。中心還不遺餘力的熱心捐贈防護用品給醫院、醫護人員、養老照護機構以及蒙郡政府等。
值得一提的是,美京華人活動中心會長李志翔先生在中心遵循政府指令關閉後,天天親臨辦公室坐鎮。各項的送暖行動,他身在其中。同時,他鼓勵員工,激勵士氣,並繼續保障員工工作環境的安全以及各項員工福利。
李會長是中心的創辦人之一,以資深義工擔任掌舵人。除了他,中心另外一位創辦人李潮先生一本初衷,熱心募款,捐贈口罩,獲得回響。還有站在第一線服務的義工主管,例如,常青社前主任王楚先生仍然為社員們張羅營養午餐,不論颳風下雨,和其助理劉佳站在停車場,為驅車前來取餐的社員服務。又如,資訊管理經理任爾翔依舊和IT同事到辦公室維修電腦並支援其他部門。8月1日,王楚榮退,任爾翔兼任常青社主任,繼續為常青社在疫情期間帶來新氣象。甚至資深義工、前任董事長黃幼基不斷主動的提供疫情消息並建言,讓中心的服務更能惠及社區的各個角落。
3月16日,中心暫停對外開放後,歡樂日間保健中心的司機天天分送午餐給居家老人,護理站的工作人員日日關懷並照顧老人的身心,活動組同仁專門為老人設計各樣的網上學習與互動。歡樂日間保健中心在林澂瑋主任的帶領下持續的積極運作,協助兩百多位老人在家身體健康,心靈充實,安渡疫情。
以上默默服務的都是幕後英雄,而在方方面面的繁忙工作裡,身為女性的陸惠興、孫文影、張麗芳皆在其負責的工作範疇中,戮力以赴,不眠不休,入選女英雄,實至名歸。以下是三位榮獲表揚人士的感言。
陸惠興女士 - 保健福利部長兼泛亞義務門診主任
近日,美京華人活動中心領導層提名本機構的三位女性主管,獲選為馬州婦女委員會百年峰會中的百名馬州“抗疫女傑”的榮譽。該獎項是致力表彰抗疫女傑們在疫情期間展現超凡的領導力,以及在疫情中改善種族不平等方面的貢獻。作為本機構的三位入選者之一,我感覺非常榮幸,也非常感激中心領導層的肯定。
在這場百年不遇,曠日持久的全球衛生危機中,我接觸到很多戰鬥在一線的的真正英雄。泛亞義務門診的義診醫生有的在醫院服務,例如程秋芳和朱躍躍兩位醫生。病毒來襲時,他們不但沒有躲避,反而盡量多登記出勤,留在第一線照料院的新冠病人。
曾經在診所服務的孫麗惠護士,後來到美國國家衛生院(NIH)的癌症中心工作。疫情期間,她的任務是為新冠痊癒後的病人抽取血清,為其他新冠病人治病。她的工作風險非常高,我們擔心她的安全,她卻說:“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可以參與到這個大時代裡,盡一己之力,感覺自豪”。
我身邊有許許多多的“平凡英雄”。這場全球疫情衝擊到每一個人,我們都被逼著適應工作環境,應付由此而激增的工作量,真是壓力山大! 例如,有孩子的父母,被迫成為家裡的“老師”,在“在家工作”和“在家教育”之間來回折騰。所幸的是,人類的潛能是無限的。漸漸的,我們都適應了新的方式;漸漸的,找到了門道;漸漸的,我們都進入了角色,找到“新的日常”。在社交隔離下,距離可能給人們帶來孤獨感,可是疫情期間,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心多了,人們之間心靈的距離也近了,大家常互相問候,常互道“我還好。”
除了幫助自己、家人和身邊的朋友適應疫情的新狀況,作為社區中心的工作人員,自然多了一份幫助社區的責任。我負責的泛亞義務門診,從疫情開始至今,沒有一天不開門接待需要尋醫問藥的居民。 CCACC專門成立團隊,接聽中文疫情專線(301-798-6001)和紓困信息專線(301-663-0983),回答社區居民的來電,提供最新的疫情與相關服務信息。為了讓社區居民更好的適應,我們推出了多場相關健康的講座,同時開展網上聚會,給因為疫情而失去社交圈子的老人家門提供網上的交流平台。
在疫情之初,看到一幅漫畫: 在一個山洞裡,一個小孩子和爺爺圍著火堆聊天 。小孩子問爺爺:“爺爺! 爺爺! 告訴我新冠 時你的故事…”真有那一天的話,我希望我會跟孩子們有講不完的故事,而不是一片空白。你呢?
孫文影女士 - 居家護理中心主任暨美京藝廊館長
由於新冠疫情的嚴峻,三月中政府關閉了大多數的行業,包括老人平日參加的日間保健中心。自那時起,中心也暫時全面關閉,並停止許多服務項目與活動,員工多數在家工作,但是政府規定居家護理的業務仍然要繼續。
回顧當時,人人為了自身健康和安全都待在家裡不外出,客戶、家人和看護們也都感到恐懼,因此我們有不少看護員辭去看護老人的工作。我們不僅要確保雙方都是健康和安全的狀態,每天的看護服務也不能耽誤,所以總是戰戰兢兢的,生怕聽到有人感染新冠。
就在疫情最危險的那些天,我們還接到來自一位女士緊急的請求。原來平常是女兒在照顧臥病的母親,但即日女兒要住院手術,急需有人日夜住在家照顧她的母親。當時,我完全沒有把握是否我們會有看護員同意接下這個工作。最後,應該說是由於我們的同理心勝過不安的心態吧,我們的看護員徐紀菊盡心又盡力,同時,居家護理的同仁馬賽也連著幾天在外面奔波協助她們。藉此,我要感謝在這般困難中一直堅守崗位,按時往返老人住處,照顧老人的每一位看護員,以及他們的家人對我們的信任,讓我們的社區服務因此更美好。
張麗芳女士 -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副會長
肆虐全球的COVID-19,截至目前,造成超過2566萬感染病例,超過85萬人撒手人寰,此景令人怵目驚心!疫情改變了世界,衝擊了人類的思維與生活,然而,也激起了人性的光輝,彼此連心,相互慰勉,不畏艱困,共同奮鬥。期間,視頻、聲音、文字皆為此災難做了歷史性的註記。
從社區服務的角度來說,要如何傳遞確實訊息給民眾,好共度難關呢?CCACC行政辦公室在疫情之初,組成新聞小組,即時翻譯並節錄州政府、蒙郡、蓋城有關疫情的公告、紓困計畫等重要信息,放上中心網站、臉書、每週通訊,並廣為宣傳,還在網站上設立專區,將各項補助計畫製表以供查詢。在疫情緊張時期,從直線上升且每月破萬的點閱率來看,我們的文字工作的確發揮功效。
新聞小組與紓困小組密切合作,共同服務社區,也就是新聞小組將訊息透過各種管道傳遞,紓困小組將訊息提供給來電求助的人士。新聞小組成員包括資深義工董一明博士、葉秋紅、邢峰琦。紓困小組在陸惠興部長的領軍下,由跨部門的同仁組成,成員包括歡樂日間保健中心的陳曉瑩,泛亞義務門診的張燕京、劉惠敏,行政辦公室的王家鳳、高蓓蒂,美京藝廊的李宜臻,她們目前已經接獲500多通電話,提供適切的諮詢和緊急階段的食物遞送。
沒有熱心服務且無私付出的同仁,沒有合作無間且任勞任怨的團隊,我們的使命就無法達成,在此感謝同心攜手的工作夥伴們!
新冠無情,人間有情! 期待疫情過後,新聞小組繼續傳遞有情天地裡的各種活動,豐富大家的社區生活。有信心的企盼吧!
圖片及說明:

從上至下: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保健福利部長兼泛亞義務門診主任陸惠興女士、居家護理中心主任暨美京藝廊館長孫文影女士 、中心副會長張麗芳女士
